xiong
熊哥有话说

不炒作、不发币、还注重底层技术,腾讯首款区块链游戏能否带来变革?

4月12日,在重庆召开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金融分论坛上,腾讯区块链总经理蔡弋戈表示,该公司将于4月23日发布腾讯第一款区块链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正是腾讯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UP文创生态发布会。由此也可以看出,官方对此次的区块链首秀甚为看中。

与之相对应的是,腾讯入场,是不是能够为区块链游戏带来颠覆性呢?

腾讯入场:我们不一样?

腾讯每次“入场”,都会对产业带来冲击。上一次是开放微信小游戏,外界一致认为这是 H5 游戏大爆发的前夜。

而我们同样可以作出类似的关联:此前颇为高冷的概念“区块链游戏”,在腾讯的“利好消息”的带动下,或将迎来新一波的爆发。

在百度指数上,“区块链游戏”关键词的整体趋势在4月12日达到了半年以来的峰值。而就在4月12日,我们并没有发现比“腾讯推出区块链游戏”更重磅的相关新闻。

这个数据的意义在于,区块链游戏离主流大众又进了一步。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一旦有重磅厂商进场,肯定会抬升这类概念性产物的价值。这个跟区块链大佬为而某某某链站台背书,是类似的道理。

但是,腾讯的“出招”跟传统的“站台背书”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妨看一则新闻,标题是这样的:太空链破发超90%,薛蛮子阎焱等大佬纷纷撇清关系。

我们再回看之前的报道:在今年年初,太空链风光一时无两:一天就完成10亿人民币私募,薛蛮子、阎焱、帅初等大佬站台,项目白皮书中更是充斥着“量子”、“太空”、“卫星”等高科技词汇。

没错,太空链彻底凉了。像这样的所谓“空气币”、“概念币”的项目还有不少,迟早会“败露”。

与其说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如说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没安好心的骗局。

而腾讯的动作为什么会显得不一样?凭什么不一样?

这既有企业信誉的原因,也与区块链游戏的模式有关。为了更好地理解腾讯的“不一样”。我们需要从区块链游戏本身说起。

区块链游戏的本质

区块链游戏,这个“混血儿”,并不能算是公认的游戏分类。

它的基础框架还是游戏本身的类型,区别在于它“上链”了——也就是把原来的传统游戏套上了区块链的模式。

这样“fusion”(融合)之后,区块链游戏一下子就变成了高概念的产物。区块链本身也对大众存在认知隔离。

只不过,以目前的技术,这类游戏以一种最初级的,缺乏可玩性的面貌呈现。

比如,大众最为熟知的《以太猫》。它是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的一款宠物“养成游戏”。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使用以太币来购买猫咪,之后对其进行喂食、照料、交配等,最终的目的将存储在以太坊区块链中的电子猫(其实它就是一个 token)进行出售。

整个过程都是静置的画面,你无法直观地看到培育养成的过程。如果说成是看图赚钱,也未尝不可。

但是,这却开创了一种风气,将传统的养成模式转换为 token 经济学。你可以直呼其名——金融游戏。这是区块链游戏发展到目前阶段的精髓。

而类似这样的游戏,变换着各种形象出现——国内出现了一大堆动物系区块链游戏,引发类似共享单车的颜色焦虑的担忧。

有网友调侃称,腾讯的区块链游戏不会是让大家养企鹅吧?

除了动物之外,有的投机开发者将猫咪换成国家、名人的图片之后,配以“以太猫”的玩法,上链、交易、拍卖,一气呵成。几乎毫无想象力。

总而言之,玩的人越多,这些上了链的“东西”就越值钱。

是不是很熟悉:它不正是币圈的那一套,换了一副脸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吗?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市场的风向大体如此,你很难找到那种兼具可玩性,又能真正宣扬区块链思想的游戏。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2013年, 彼时的区块链游戏先行者Huntercoin 以 MMORPG 的形式呈现,让玩家互相争夺游戏内货币 HUC——也是存在于 Huntercoin 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

尽管这款游戏在当时极富创造性,但由于玩法缺少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流行起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Huntercoin 失败的原因并不是“缺少实质内容”——你告诉我,《以太猫》有什么可玩的?但在它的巅峰时期,一只猫也能炒到70多万人民币——而是2013年的大环境还不够成熟,炒作的势头还没有完全冒出来。

如果 Huntercoin 放在现在,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欣慰的是,Huntercoin 这样的游戏后继有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不满足于这种经过市场验证过的成熟模型。

比特币社区知名的“货币艺术家”(coin artist)Marguerite deCourcelle 下海创业之后,推出了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游戏处女作《霓虹地区》(Neon District)。

《霓虹地区》采用 RPG 玩法,将加密货币(游戏中以彩蛋形式出现)、社区导向游戏和区块链技术做了出乎意料的结合(combination)。

具体来说,玩家为每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角色支付数美元的费用,然后通过 RPG 游戏的成长体系,发展角色的价值。

与此同时,Marguerite 领导的 Blockade Games 团队与大多数基于以太坊的初创团队不同,他们刻意淡化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币发行)和其他大肆炒作的加密货币众筹等话题。在保证可玩性的基础上,《霓虹地区》依然必须与 token 关联。

《霓虹地区》在游戏性层面是有进步的,但仍然未脱离 token。

实际上,token 是一种数字权益证明,具有加密、可流通的特性,前提是必须与区块链结合之后,它才能产生这些属性,进而让大众就其价值形成认可。

在当下的区块链创业视野里,没了 token,就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它代表了价值的“实质”承载物。

因此,没 token 的区块链游戏,都是耍流氓。这不是一个段子,而是研发者变现的主要途径。

腾讯到底会怎么做?

腾讯似乎不愿意循序“古训”,有意与目前的市场拉开距离。

官方宣称,此举旨在推动区块链与游戏相结合,提升游戏的可玩性和真实性。

另有,腾讯科技特别指出,腾讯游戏结合区块链的尺度会做调整,以区别于那些“金融游戏”,并会更注重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底层提高游戏性和游戏价值,而并非炒作和发币。 

以腾讯的研发实力,以及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跟风投入来看,这款神秘的区块链游戏不大会设计得如此“儿戏”。

我们试图稍微深挖一下腾讯官方和腾讯科技在表述中的细节:

1-提升游戏的可玩性和真实性。前面其实说了很多,可玩性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的模型 say NO。“养企鹅”这种构想,不出意外,应该是会被 pass 掉的。而“真实性”则可以理解为贴近主流,靠拢大众,不会是悬浮而离地的。

2-区别那些“金融游戏”。这是腾讯科技的强调的表述。他们指出游戏不炒作和发币。这直接就否定了建立发币“业务”的可能性;

3-更注重区块链的技术底层。技术底层是一个关键。区块链游戏的“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以太猫》的大爆发,曾一度导致以太坊崩溃。这也是大型游戏上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腾讯这款区块链游戏会在实时同步体验上做得更好。

但是,腾讯的首款区块链游戏,同样也存在疑点。比如,不发币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够明确。因为还可以把“币”换成诸如“钻石”、“积分”这样的等价物,他们本质上还是一种可流通的 token。

钻石和积分的说法在网易的区块链产品星球和百度的区块链产品“莱茨狗”中有所体现。淘宝上已经有商家出售“莱茨狗”的积分,最终还是跟金融挂上了钩。

当然,目前也只是推断。或许腾讯这次真的有备而来吧!

结语

不管腾讯的区块链游戏会呈现怎样的结果,以腾讯今时今日的地位,此次试水都充满了积极的意义。它向外界发出了清晰而明确的信号:

第一,我们来了——如果我们不认可它?干嘛来啊,不是吗?

第二,我们立志于做出区别。如果这款游戏成功了,起到了示范效果,那么,区块链游戏领域将走入另一个阶段。

至于能不能成功?如果凭借腾讯发达的社交网络体系都还不能触达市场的各个维度的话,这一类游戏大概只能被困在小众的生态圈。

贾霸

文章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