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ong
熊哥有话说

借钱氪金,也许并非大多数中国玩家的必选项?

“借呗借了8单氪杀生院(祈荒)没出。气急败坏了。”


“不敢借呗,怕还不起。”



以上对话出自 FGO 百度贴吧,你怕了吗?细思极恐,倒不是恐惧这位玩家借了8单,而是在于他通过使用蚂蚁借呗来氪金。其实,在蚂蚁借呗之前,蚂蚁花呗就已经支持玩家在游戏中的消费扣款了。在氪金消费时,如果你把蚂蚁花呗的支付顺序排在首位,那么你的钱就这样被扣走了,当然,这些都是公正有效的。


“借贷氪金”,在国内顶多也就当猎奇趣闻看看就算了,但是,在氪金文化风靡的日本,这些真人真事并不鲜见。氪金的本质跟冲动消费是一个道理,尤其“氪金”常常被玩家理解为一种“信条”——有钱就可以战无不胜时,这就需要警惕了。当氪金上升到这种高度的时候,深陷其中的人可能就要小心了。



这个时候,氪金其实更像是一种习惯,你依赖于氪金的手段来完成某种占有欲和成就。


氪金是什么?


氪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要是玩游戏的人,大抵都知道氪金是什么东西。


氪金源于日本,原为“课金”,指支付费用,特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至于在国内从“课金”变“氪金”,网上流传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当年智能 ABC 输入法的原因,输入课金,显示氪金,就沿用下来了。另一说是与 24K 氪金狗眼有关。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氪金都直指“消费”二字,这种本质另一端连接的是游戏在娱乐性之外的另一种本质:圈钱,不想开发出赚钱的游戏的开发商不是好的厂商,这不是什么难以启齿,要遭受道德挞伐的事情。君子生财有道,凭本事赚钱,这才够硬气。但是,如果厂商表现得“唯利是图”,以氪金为己任,然则不是什么好事。



厂商是如何调动起玩家的氪金心理的呢?或者说让玩家心甘情愿地付费。


探寻氪金的心理


其实,这其中有很多的讲究,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要学会合理“挖坑”,这是相对于一般的 F2P 游戏而言。


严格意义上来讲,一款游戏任何的地方都可以设置付费点。比如,在模拟经营类游戏中,玩家可以用宝石来加速建筑的修建时间。又比如,《皇室战争》中的开箱子设计有时限,花绿宝石可立刻解锁。为了保证游戏的经济循环流通,玩家是可以通过各式任务获得宝石,这类氪金点的设计也算合理,并非是非氪不可。



但是,如果一款处处皆“陷阱”,时时暗示“付费万能”的游戏,就“兹事体大”了,不仅会影响游戏自身的体验,还会引发玩家对公平性的质疑。至少要看似合理地让玩家为游戏付费,高明的厂商可以做到不落痕迹,让人甘之如饴;最下乘的方法,便是令玩家在游戏中“无氪不能行”。


我们以 《命运-指定冠位》(后文简称 FGO)为例,它属于前一种的高级手段。


 FGO 在国内上线200多天,在 App Store 畅销榜排名起起落落,最高也只拿下“榜眼”的名次。其实,这个成绩也相当不错了。不过,事情在今年5月4日凌晨迎来了高潮,FGO “干掉”了独孤求败的《王者荣耀》,登顶 App Store 畅销榜。FGO 的国内运营方为了纪念这一荣耀时刻,向全服玩家发放了折合成人民币将近300元的道具。


帮助 FGO 实现这一切的不过是一张区区的新卡牌——贞德[Alter] (俗称“黑贞德”),“黑贞德”在进入卡池期间还助力 FGO 游戏实现了媒体指数的巅峰。一张卡牌带动氪金发动机高速运转,在 FGO 的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在日服,枪兵斯卡哈也曾助力 FGO 踩着《怪物弹珠》《智龙迷城》这些国民游戏成功上位,登顶日本 App Store 畅销榜。



在传统的观念里,(国内)网络游戏的氪金方向包括 VIP 等级(比如 VIP 享受更好的待遇)、卖皮肤(据悉《王者荣耀》春节推出的英雄皮肤中,李白的“凤求凰”皮肤,价格在100元左右)、购买游戏中的宝石(《皇室战争》的“648宝石套餐”,可用于开箱子)等等。


“FGO 的付费点单一到可怕, 绝大部分只能靠抽卡。”一位行业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很多人士无法想象的极致。”


实际上,日本的卡牌游戏都有这样的特点,依靠抽卡就能撑起大部分的氪金消费。


资深的 FGO 玩家小农认为,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让人非氪不可, “我个人观点是喜欢就去氪吧!”


“我氪金的原则是游戏中的角色能否戳中自己的 G 点,比如,在 FGO 中,我氪金往往是因为游戏角色的立绘和人设。”简单归结起来,就是觉得这张卡牌好看,对其有强烈的占有欲。




他回忆自己抽黑贞德时,则回答到,“氪金前会纠结很久,必然是因为花钱嘛,但是一旦氪金就会收不了手。”尤其是对“我氪金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抽到喜欢的角色”的那种失落感,小农至今记忆犹新,“但是氪金之后,又会迎来无尽的空虚感。”


这几乎是冲动消费之后,典型的“附加效果”,就好比你因为冲动买了一个东西,等你从当时强烈的情绪中跳脱出来看,其实自己也未必一定要拥有这玩意嘛!


仍然以黑贞德为例,它的确是一张很厉害的卡牌,黑贞德被誉为“最强五星英灵之一”,具有优秀的输出能力和被动技能,无明显被克制的职阶,宝具附带的强化无效状态,可防止大部分具备无敌或闪避技能的敌人在残血时开技能苟活。


很多人抽卡并不是像小农这样纯粹地追求卡牌的美感,他们的固然对其有强烈的占有欲,但是动机更加复杂:追求卡牌的厉害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强度党”,这也是氪金的另一重心理。


“从众心理”也是氪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有一类“玩家”,他们既不追求美观,也不做强度党,在舆论的裹挟之下,就是想要一张最火爆的卡牌而已。黑贞德有类似的例子,在去年大火的《阴阳师》中,也不乏如此,有的人以抽到 SSR 卡为己任,对于卡牌的技能优势和使用规则未见得全盘掌握。



当然,说到底,这些都在厂商的“射程”之内,只要你在游戏中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如意算盘就能打得响。


“先把这款游戏封印了,不去玩它,等活动卡池下架了,再上线。”小农谈起自己如何克制氪金欲望时表示。


但是,克制这个词,真的只是给那些具有强烈心理暗示的人准备的。“借贷氪金”,在日本有诸多的现实案例。


中日两国的氪金风气差异


日本玩家对于氪金的热衷程度,在全球一直高居前列。


2016年,日本的国民级游戏《怪物弹珠》(Mobile Strike)夺得了全球 iOS 和 Google Play 综合收入排名第一的位置。据悉,《怪物弹珠》2016年营收高达16亿美元,跃升为全球收入最高手游,而该游戏去年在日本地区的营收为高达13亿美元,占比高达81%。



接连在海外吃闭门羹的情况之下,发行将近4年的在《怪物弹珠》依然能保持坚挺,尤其是其本土收入如此之高,日本玩家可谓是贡献巨大。当然,这也跟日本游戏公司在引导消费上的策略有关,品牌的联动很好地调动起了玩家的消费情绪。比如,《怪物弹珠》曾多次与《最终幻想》《街头霸王》等游戏品牌进行联动合作。


据美国调查公司 EEDAR 2015 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玩家每月平均手游氪金额为 24.06 美元,是世界各国人均氪金额度最高的国家,其次分别为韩国(12.83美元)、美国(6.61美元)。但是,(当时)日本的手游玩家数量仅是美国的1/3。


所以,在日本的层出不穷的氪金话题中,“用遗产氪金的女性玩家”、“日本 FGO 玩家为了抽卡向网络银行贷款抽卡”......诸如此类。


为什么日本玩家在氪金消费上会如此疯狂,以至于衍生出“课金废”这样的群体。这既跟日本发达的游戏产业有关,也与日本当下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甚至牵扯到年轻人的精神层面。



曾任九州经济产业局长的法政大学樋口一清教授接受中国媒体(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经历多次天灾与经济危机,但总体而言日本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在另一维度上日本年轻人的生活依旧显得富足。而且年轻人消费还是有依靠感觉,瞬间决定的倾向。热衷于为手游氪金的年轻人就是一个例子。”


反观国内,中国玩家在游戏中消费时更加理性,或者说想得更多,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死肝到底,去挣更多游戏中的流通货币。


“在氪金时,我会考虑个人的经济条件与消费水平是否相衬,如果氪金了,会不会给我的现实生活带来影响。”小农说。


结语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用蚂蚁借呗借款氪金,应该只是小数目,毕竟,大部分国人的消费观念仍相对保守。至于“借贷氪金”会否在国内形成一种风气?这个基本上不会成为一种常态,玩家的意识和社会环境都决定了这一切。


但是,为什么我们时常还听闻国内游戏首日流水常常破千万、破亿。数据这种东西,越多越有气势,背后的真相可能是:福利多多的首充占主导,或者就是虚高。



归根结底,在游戏的世界里,消费的金额都化作一串数字,玩家得到了心理和精神的满足;厂商赚得盆满钵满,看似两全其美,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贾霸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