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千万的《逆水寒》角色被误卖事件,在西方世界引发的讨论

网游新闻
·
2019-11-29 16:53     |     189767人浏览

近日,一则有关网络游戏《逆水寒》中价值近千万元的角色被误卖引发的民事纠纷,经由多家国外游戏媒体报道,引发了欧美玩家的关注。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河南人吕某在客户端游戏《逆水寒》中投入近千万人民币的游戏角色,被由网友变成现实好友的李某生以 3888 元误卖给了人在江西的李某龙。

今年 9 月,吕某向洪雅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李某生返回价值为 66 万元的网游角色,第三人为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

吕某称,李某生在未经自己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游戏账号中的角色,以 3888 元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出售,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因吕某要求返还游戏角色,法官遂将李某龙追加为被告。

而李某龙对此表示,他对上述情况并不清楚,他确实是从网易藏宝阁上花3888元购买了这个游戏角色。根据网易藏宝阁中网易服务条款规定,他是按规定合法购买的,不存在返还义务,如果需要退回,则必须给他赔偿损失。

经过法院的调解,最终迎来了一个各方相对都能接受的结局:撤销此次交易,由吕某支付李某龙 9 万元损失,角色转回给吕某,由网易公司协助撤销此次交易行为并退还3888元的购买费用。

虽然,该起事件突出表明了账号和虚拟资产的安全性问题,但是网上的舆论更倾向于对事件中涉及到巨额资金做出评价。

这类土豪玩家的故事,国人早已司空见惯,无非就是嘟囔一句“这么多钱,是大方刮来的吗?”、“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而在较为习惯买断制的西方玩家那里,在一款游戏中花费近千万元,完全超越了他们的认知,同时引发了西方玩家对中国游戏产业现状的质疑。

知名游戏媒体 Kotaku 对此事报道后,署名 Jilkon 的网友在留言区写道:

我对这篇报道感兴趣,因为中国和韩国对 pay2win 游戏(花钱就能赢)的态度。我甚至想不出为什么会有人在一款游戏上花这么多钱。

署名 Dawn 的网友对此表示赞同。他猜测可能是这些国家的玩家,没时间在家玩 PC 或主机。

“这跟东亚的工作时间有关,因此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在上班通勤时玩。这对游戏开发商是大好机会,重度的货币化系统设计,让游戏赚钱不费吹灰之力。”

另一名网友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署名 Promark 的网友将此归咎为:计划生育(1 child policy)。

他认为,中国目前的两代人,男性占多数,女性成为了抢手货。而那些没找到女朋友的男性,有大量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空虚寂寞。

“他们花钱在游戏里填补这种空缺。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公司吵闹着要去中国开展业务,并为此出卖自己的原则。那里有很多商机。”

从对政策揣测到社会环境的理解,这些观点有理有据,也令人啼笑皆非,有着对中国社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但具体到游戏行业,这些观点输出,又并非完全不可取。《逆水寒》事件只是切开了一个口子。

中国游戏产业过于依赖 F2P 模式,游戏内的商品购买,很大程度上托举着整个产业的上升。

这是不争的事实——从 PC 时代到手游时代,皆是如此。包括《王者荣耀》这样的顶级游戏产品,每年收入破百亿,也没有脱离这个重要的营收路线。

这很容易招致浸润了原教旨主义的西方玩家的抨击,会认为 F2P 模式自带原罪,无法理解利益凌驾乐趣之上。

有网友在留言中写道,一个为游戏角色烧了 140 万美元的人,很难引起大家的同情。而类似的声音在整个留言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版面。

或许在他们看来,游戏的“价值”应该定格于被购买的一刹那:我觉得好,付费购买,体验游戏的乐趣,而不是被利益所捆绑,追求 pay2win。钱买来的成就感,倒更显得虚空。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待游戏的态度,从而导致了各自的游戏生态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出于商业原则的考虑,这未必有对错之分 。

任由这种风气长期发展下去,利益上确实得到了满足,但却将整个产业与类似毫不节制的付费设计的“顽疾”深度绑定,难以拆分。

文章评论3